暫時可能會先試用以下部落格:
blogspot
wordpress

辛亥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小就與電腦結下不解之緣。讀小學時有天在電腦展閒逛,乍見宏碁「小教授二號」電腦,驚為天人。訂閱了《第三波雜誌》後,雖然家裡沒有電腦,還是馬上展開了我在紙上寫程式、腦裡執行它的快樂日子。上大學,讀研究所,在金融界從事電腦工作,三十個年頭也就這麼過去了。即便再忙,沒有一天我不浪費點時間,想些什麼異想天開的念頭、做些什麼無人做過的事情,將我所擁有的一點電腦知識,應用在其他嗜好中。小時候用電腦遙控玩具車,大了些想寫程式控制電磁閥,讓玩偶配合音樂拉玩具大提琴。有陣子瘋讀進化論,在達爾文兩百年生日時,還著手設計用進化論來繁殖、淘汰電腦程式,希望設法以此演化出電腦作曲家,能自動寫出各種曲風的音樂。

2010年初,美國友人問我關於「義和拳」的事情,他說這與清末的革命大有關係。我那時只會回答說哪有啥屁關係。又有人說早期的孫文不過是個無關緊要的叛逆者,只會依附日本浪人,想藉著他們的財力與武力,在中國最南方、那慈禧從京都遙控不及的地方,製造點噪音而已。我很想說他們胡說八道,但我心虛,自忖對清末革命又沒什麼深入的了解,因此未敢大聲反駁。

在「辛亥革命」一百週年前,連美國人都對2011辛亥百年這題目有興趣、做出了許多深入的探求,讓我這個台灣人覺得真是汗顏啊。就算我不以中國人自居、不覺得中華民國與台灣意識有什麼牽扯,也應該知道在辛亥前,台灣曾經有個「台灣民主國」,有個義勇軍統領丘逢甲,而我家鄉台中那「逢甲大學」就是為了紀念他創建的。也該知道,這丘逢甲與容閎有聯繫,1900年「義和拳」事件爆發,在「八國聯軍」入侵北京時,他們舉唐才常組織「自立軍起義」,想把握當時那不可一得的時機來救國。原本孫文、吳祿貞、畢永年、宮崎滔天等都支持康有為、梁啟超與唐才常的起義, 孫文更準備在廣東、湘南與湖北同時大舉響應 。可惜李鴻章與劉學詢以「兩廣獨立」當誘餌,成功地離間了康有為與孫文,造成保皇黨與革命黨分裂。梁啟超將原本已加入孫文「興漢會」陣容的「哥老會」與「三合會」會黨人士網羅淨盡,叫他們參加「自立軍」,但等到起義發動了,康有為又怕自立軍只是「名為保皇,實則革命」,一直不肯將華僑所捐巨款從海外匯回,造成自立軍起義流產,黨人於是死的死、逃的逃。孫文失去了起義的力量,只得靠日本浪人與「東亞同文書院」的師生(日本間諜)發動局部的「惠州起義」,惟最後也是一敗塗地。

從2010年起,市場上「辛亥百年」的作品與媒體氾濫,我書也一本書接一本書地購買、閱讀,不只看新上市的書,也讀老書,甚至還包括了所有能蒐集到的,由當事人在百年前寫的著作。但我還沒有遇見一本書能同時忠於史實、引章據典,又能簡明詳盡、疎而不漏,且還能吸引普遍讀者,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、團體與團體之間的互動、事件與事件之間的來龍去脈講清楚。以上所談,諸如義和團、興漢會、兩廣獨立、自立軍起義、惠州起義、孫文、康有為、李鴻章、日本浪人、及會黨人士等之間的變動分合,比對後確實發現沒有一本書能單獨解釋明瞭。

有許多書寫得非常吸引人,像陳舜臣的「青山一髮」、盛和煜的「走向共和」、李敖的「北京法源寺」、蘇文的「民國趣典」、吳相湘的「民國人和事」等,但觀點不完整,因為大概只想寫給普通老百姓看,所以缺乏任何資料來源,看完想繼續追蹤閱讀、驗證,都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著手。有些書以人物或事件為章節,如惜秋的「民初風雲人物」、張家鳳的「中山先生與國際人士」、陳鵬仁的「孫中山先生與日本友人」、鄭曦原的「帝國的回憶上」、馮自由的「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」與「革命逸史」等,就因缺少前後貫通的劇情,被讀者拒於門外。而當事者所著者,如宮崎滔天的「三十三年之夢」、如容閎的自傳「西學東漸記」,雖將讀者帶入了歷史現場,卻不能公正報導事實,有時作者因為身份地位的敏感、忌諱,而不敢明揭事實,也有作者因為自身處在此山中,反而不能明識廬山真面目。

固然也有著名學者以全景式描述、回顧辛亥時的大時代背景,也寫了很多有獨特見解的著作,如唐德剛的「晚清七十年」與「袁氏當國」、梅毅的「鐵血華年」、侯宜傑的「百年家族:袁世凱」,只可惜絕大多數皆延續了中國文人固有的惡習,拒絕註明任何資料來源。偶爾有少數近代學者能承續西方及日本百年來堅持的科學精神,在其大作裡提供了鉅細靡遺的資料出處及註釋,如楊天石的「帝制到共和」、「孫中山與民初政局」與「 終結帝制:簡明辛亥革命史」,才稍讓人耳目一新。當然,也有歷史學家寫研究所程度的歷史課本,像費正清的「劍橋中國晚清史」、薛君度的「黃興與中國革命」、郭廷以的「近代中國史綱」、龔書鐸與方攸翰的「中國近代史綱」等,但大抵索然無味,一般讀者可能翻了幾頁,便裹足不前,也難怪銷售不佳。

我因此忽發奇想,為什麼沒有人寫一本長篇辛亥小說,劇情緊湊如丹.布朗的「達文西密碼」,見解高明如「晚清七十年」,明註出處如「帝制到共和」,人物事件疏而不漏如「近代中國使綱」呢?

既然沒人寫,那就由我來!

唯一叫人心虛的是:我也不是什麼歷史學家,無非是多看了幾本辛亥書,平常也不過是寫點電腦小程式,餬口餬口而已。職業作家都不碰的體裁,憑什麼由正式中文教育只有國內小學六年級程度的我來寫?

但既然起了念,從2010年4 月開始,我就開始把手上所有的書籍資料,慢慢地、分門別類地輸進了電腦,漸漸累積起龐大的資料庫。與上一代學者在紙上建立起來的資料簿比較,若稍有不同或高明之處,那就是電腦資料庫支援隨機搜尋,只要資料分類正確,資料信息與索引規劃恰當,很輕易可以寫程式,用各種圖形、表格等來顯示人與人在時間與空間上的交會。更可以讓程式自動搜尋、分析各革命團體與革命事件,以組織、會員與事件來發掘各團體與事件上承先啟後的關係,如此一來相信有可能揭開前人未曾發現的幕後隱密,甚或成為一本書的劇情要素。所謂現實人生,常要比戲劇還要戲劇化,似乎被我在短短兩年的辛亥研究中證實了。

這艱鉅的計畫已經遠遠超越我當初的理想,剛開始還幻想要在2011年雙十前寫出第一部。但雙十都過了幾個月了,看過的書還才只有四分之一輸進資料庫,手邊固然已經有許多材料,但隻字未寫。內人建議不如將心得先在網誌上發表,反正辛亥百年都錯過了,也不在乎再多花點時間,在網上與同好交換意見、互相勉勵,說不定會有更好的成果。

作者:辛亥生
發表日期:2012年2月26日

文章標籤

辛亥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